大连酷网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文章
时间:2016年12月17日 信息来源:网易科技

由产业界推动的人工智能潮流 学术界认可吗?

网易科技讯12月17日消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网易科技承办的2016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暨第六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今日在深圳登喜路国际大酒店举行。

本次大会以“AI新时代·产业新动能”为主题,在圆桌论坛环节,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教授,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蕴红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的班晓娟教授就"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崛起"等问题进行讨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严新平表示,纵观国内外产业的创新发展,很重要的途径和模式就是产业合作,因自己也参与过联盟和产业合作的组建。人工智能如果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合作共赢,发挥各自优势非常重要。产学研合作是要本着合作共赢来推动各自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这方面的途径和模式。

孙富春认为认知科学是人工智能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源泉,而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什么认知科学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的深度学习做得比较多,视觉的解剖学发现,人的神经网络单层之间是有反向连接的,将反向连接用进去以后就发现在环境建模和识别上效率大大提高。强化学习跟大脑皮层里的纹状体结构是一致的,下一阶段人工智能要有发展,必须要靠认知科学。

其次是创新,未来五年影响人工智能的五大技术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触觉,我们都希望机器人有认知能力,但是现在的机器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将来机器人特别需要这种视觉和触觉的突破,我们的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王蕴红认为人工智能的学者们终于等来了春天。这次和以往不同,人工智能的火爆是由工业界推动,而不是由研究者推动的,是工业界从应用反推了研究。现在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获得了成功,包括强化学习等等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在这之后一直有种说法,目前的人工智能的产业也是有一定的泡沫,但是泡沫会促进产业发展也会促进研究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泡沫下面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王蕴红所理解的产业和真正的产业有很大距离,如果这个产业是高技术产业,能够获得成功和这些学界、工业界更紧密的结合是分不开的。虽然有一些高端学者的加盟,但事实上在人工智能领域,在应用大规模爆发的时候,所需要的人才一时可能有些短缺。

班晓娟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在当前是非常受重视的,因为中国很快就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医疗条件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补充这种医疗的不足,是摆在当前社会、国家面前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任务。如何利用智能方法帮助老人快乐健康的生活,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医疗服务方面,班晓娟表示以利用大数据为医生提供远程信息服务,可以减轻医患之间不接触的情况。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给医生进行分诊,还可以减轻患者到医院的时间成本,加快医疗进程。人工智能确实是一个很典型的交叉学科,希望人工智能能够以交叉学科为平台,为国家真正培养出科技领军人才。(Sherwood)

以下是圆桌讨论实录:

刘成林:感谢周楚新博士的精彩演讲,也再次感谢下午七位嘉宾的精彩演讲,主题演讲到这结束,下面是圆桌论坛的时间。我先把论坛的几位嘉宾介绍一下,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严新平教授,清华大学的孙富春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蕴红教授,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班晓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黄心汉教授。首先请每位嘉宾花一分钟做个简单自我介绍,介绍你的单位和你所从事的工作,我们后面有一些议题,让每个人做三分钟左右的主题发言,最后留点时间可以现场交流。

班晓娟:我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我所在的是智慧医疗专委会,现在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我们的专委会有一系列企业跟着一起参与,我相信我们的专委会会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王蕴红:大家好,我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们是智能交互专委会,我们专委会主要的感兴趣领域是智能交互与交互智能,在教委会可能明年的两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是学科交叉论坛,还有以产业牵头的一系列产业来引领的活动,欢迎大家关注。

孙富春: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孙富春,我所在的是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主要从事智能认知以及在机器人当中的应用,主要的应用想围绕着下一代机器人认知,最后是产业发展,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工作得到产业界的支持。

严新平:我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严新平,我是学校中心的创始人,也是人工智能学校智能交通专委会的创始人,我们智能交通专委会是面对智能运输系统,包括车、船和无人机,智能交通是人工智能非常热门的领域,我们也希望业界和学术界来关注这方面的发展。

刘成林:今天论坛的题目是AI技术创新与产业崛起,我们这几位嘉宾都是来自于学术界,我们讲的可能会偏创新一点,但是没有关系,大家都会有跟产业密切合作的经验,而且我们平时做的研究也是面向应用的,因为人工智能领域本身就是一个面向应用的领域,整个信息技术都是面向应用的,而且我们平时在研究当中,都有很多跟产业界密切合作的经验,像我们的研究,包括研究的选题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要考虑他们将来可能会走向产业,事实上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多半都是在工业界。今天在座朋友可能来自产业界朋友比较多,我想大家也希望听学术界的看法,也希望能跟学术界有密切的合作。首先我想请每个嘉宾做一个简短的发言,因为题目是AI技术创新与产业崛起,你们可以谈谈对AI产业的现状或者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谈谈现在国内讲得比较多的科研人员创业的看法,还有产业合作的看法还有你自己的亲身体验。在我们平时的研究当中,我们面向产业应用,怎么研究,怎么去选题,怎么培养人才,有哪些培养的经验,如果你们有其他的想法,只要跟题目相关的都可以。

严新平:纵观国内外产业的创新发展,很重要的途径和模式就是产业合作,因为我本人在学校工作的时候,也参与过这样的一些联盟和产业合作的组建,人工智能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要合作共赢,发挥各自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现在关注在水上和水下的智能系统的开发,最近我们跟学校签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因为他们有很好的业绩,我们学校在算法和智能系统上有一定的基础。产学研合作是要本着合作共赢来推动各自的发展,AI的产业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这方面的途径和模式,谢谢。

孙富春:我是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的专委会,认知科学是人工智能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源泉,而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什么认知科学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我讲几个实例。现在的深度学习做得比较多,视觉的解剖学发现,人的神经网络单层之间是有反向连接的,我把反向连接用进去以后就发现在环境建模和识别上效率大大提高。第二就是2015年和2013年有一个重大发现,人本身的神经源隐层(音)是遗传的,不是学习的。第三个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的第二个里程碑,就是阿尔法狗的强化学习,其实强化学习跟大脑皮层里的纹状体结构是一致的,下一阶段的发展,人工智能要有发展,必须要靠认知科学,就是我的专委会想做的事情。第二想做的就是创新,为什么人工智能是未来产业的创新呢?第一是手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爱好自己的手机,但是这个手机之间的竞争是什么?我的像素多少,我现在是双镜头的识别率是多少,我的手机可以识别你的颜值,我的手机可以测量这个衣服究竟有多好,未来五年影响人工智能的五大技术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触觉,你到餐厅吃饭就会看到,手机一放,这个菜里面没有激素,这个菜是绿色的,菜值是95分钟,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吃,如果未来手机有这么创新,每个人都会买,因为生命是无价的,健康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我们都希望机器人有认知能力,比如我这个手,机器人握着这个手是温暖的,有感知,我们都知道和小孩牵手力气不要太大,用大了他会痛,但是现在的机器人还不具备这种,我想将来机器人特别需要这种带感知的,有人工皮肤,有肌肉控制双手。第三个里程碑是人造视网膜,这个已经可以让什么也看不见的盲人看到模模糊糊前面的障碍,现在问题巨大的突破是视觉和触觉,所以我们一件一件的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特别希望产业界朋友跟我的专委会合作,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的专委会,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王蕴红:人工智能的这些学者们终于等来了人工智能的春天,这次和以往不同,是由工业界推动,而不是由研究者推动的,是工业界从应用反推了研究,现在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获得了成功,包括强化学习等等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在这之后一直也有一种说法,目前的人工智能的产业也是有一定的泡沫,但是泡沫会促进产业发展也会促进研究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泡沫下面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深度学习之后,后深度学习之后又是什么?如果是从人的感知上来说,人的这种智能的提高,是和交互分不开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交互的过程,所以从生物这样的启迪来去加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一个必经之路。另外,人本身是通过人与物的交互,人与人的交互,人与社会的交互,不断的感知环境并且体现存在感的,所以智能交互事实上是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院士团队在无人驾驶车上,在智能交互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我们专委会也将在这个领域做一些更深的尝试。另外我们也认识到,比如以深度学习为引领的一系列研究,做算法的这些研究者,他们更多考虑算法的性能,所以我们在明年有一个活动,我们不仅仅是需要做研究算法的人,还有很多之前所认为不是特别核心的,包括一些包装、一些环境的设计,一些硬件等等和工业界一起讨论,什么样的算法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是最优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产业在现在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国际上,华人这方面占了很好的比例,跟计算机相关的研究方向来说,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们的著名学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现在有很的华人学者纷纷被大公司所挖去,现在也涌现出了非常好,非常优秀的年轻学者创业,为这个创业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再往下走的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真正能把技术落到实处,还需要跟一个产业界更为紧密的结合,所以我们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会从投资、产业到技术,大家一起探讨产业究竟是怎么样的。我自己在高校很多年,我所理解的产业和真正的产业有很大距离,很多研究者也是这样,如果这个产业是高技术产业,能够获得成功的话,和这些学界、工业界更紧密的结合是分不开的。另外我们也看到,虽然有一些高端学者的加盟,但是事实上在这个领域,这种应用大规模爆发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一时可能有些短缺,所以协会也关注到这个问题,从增设学科的角度,在做方方面面的工作。因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是以学科为引领,要教育部先把学科立上之后,才有方方面面的资源,所以我们也在做相应的工作。

班晓娟:我们的智慧医疗专委会是一个偏重应用的专委会,偏重实践的,所以从成立的这两年来,我们得到了企业各界的大力支持,例如专委会现在有企业全员参加的会员就已经有两个,同时为了专委会的活动也投入了很多,例如每年会出钱来做电子大赛,可见社会对智慧医疗的关注度是很多的。确实这个产业在现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得到重视的,因为中国很快就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医疗条件大家是知道的,摆在了大家面前,从各个方面投入都不足,特别是人员的不足,我们如何通过我们的人工智能,能够补充这种医疗的不足,是摆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面前的,必须要解决的任务。所以实际上我们的很多企业也看到了这个商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一些工作呢?例如对于养老的服务方面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因为大家很快会面临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抚养好几个老人,这时候再想用以前的养老模式是不行的,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智能方法,能够帮助老人快乐健康的生活,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点。另外在医疗服务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大数据能够为医生传过来他远程的患者信息,这样可以减轻医患之间不接触的情况。这是将来或者现在很多人在做的事情,另外我们在跟医生的接触过程中,因为我们做智慧交流和医生接触比较多,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企业在做智慧医疗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你可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给医生进行分诊,这是可以的,可以减轻患者到医院里随便乱找,减轻他浪费时间,加快医疗进程。但是你想通过自己的做法,完全代替医生来诊疗,这个其实在跟医生的接触过程中,会发现医生不是太认可的,因为生命太可贵了,完全靠机器来诊疗,从医生的角度,是信不过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你尽量的辅助医生来去做,和他形成一种共同体,帮助他来做什么事情,但不要完全替代他,这是我们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我对智慧医疗的看法,另外我想说一下我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的想法,前两天正好有幸参加了一个会议,当时听一个日本的工业大学的院长说起他们如何培养研究生,他们说他们国家用了大量的钱来培养交叉学科的研究生,例如花很多的钱培养计算机和生命科学两种交叉学科的研究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有一句话让我深深受触动,他要培养领导者,他要培养日本科技的领导者,为什么说是领导者呢?他说当一个任务放在一个组面前的时候,特别是这个任务是对你来说非常陌生的,一点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你如果知道下面该怎么去做,那你将来一定是个领导者,就是说你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人工智能确实是一个很典型的交叉学科,我希望人工智能能够以我们的交叉学科为平台,为我们的国家真正培养出我们的领导者,我们的科技领军人才,谢谢大家。

刘成林:人工智能的几个方面就是感知、认知、语言和行为,可以说每个行为都离不开感知,这就是一个模式识别的过程。下面我想谈一下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学术界跟产业界在研究题目上怎么进行分工的问题。我在日本的研究院工作过六年,那时候做的离产品比较近的工作,回到国内之后,这十几年的研究课题,有的课题离应用、离产品比较近,有的比较远,最近几年才慢慢找到一个平衡。为什么这点很重要呢?学术界在选题的时候,选题比产业应用超前多少,拉开多大距离,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如果说前沿交叉科学比较理论性的,超前十几年都没关系,从长远来说肯定是对学术界,对产业界有价值的。但是做真正比较超前的,比较理论基础的,比较交叉的前沿研究比较少数,我们多数研究生做的课题,还是应用性比较强的,这种应用基础研究,我现在感觉就是离真正产业应用超前三到五年会比较合适,为什么是这个距离,因为博士生培养也就是三年,有些人读五年,等博士生毕业的时候,三到五年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可以转换成产品,可能不是完善的产品,但是至少是变成某个产品或者某个系统里的某一个模块或者某个技术环节。为什么我的体会比较深,因为我有过这方面教训,有时候我做得离工业产品太近,在我还没有做出来的时候,工业界已经做出来了,这时候博士生就比较尴尬。还有一些比较超前的研究,离应用比较远的,做完了之后,博士生毕业之后,可能几年之内你还看不到这个东西有多大用,而且现在研究生找工作,要找条件比较好的,一般就是产业界的高科技公司,如果他做得太超前,毕业之后这个东西还看不到应用场景的话,找工作也比较困难,除非在学术上很强,你发表了多篇文章。应该说这是我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方面的经验。下面只有10分钟时间,想把时间留给现场的朋友,看大家对产学研合作相关方面有没有关心的问题。

提问: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我想问一个问题,之前李开复说科学家创业的时代已经来了,我们看到有些做科研的出去创业,也有很多巨头挖了很多高效的人才,在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时期,产业界和学界工业界,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王蕴红: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们所认识的一系列在这个领域做得非常好的教授们,他们都是从国外挖回来的,他们如果有一天想回到学界也是有这条路的,目前我们的大学,可能还没有这条路,所以我们觉得,如果像这样问题的解决,可能是一个从政府层面和全社会层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的问题,他们能够被挖来,事实上是随时能够回得去的,如果国内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可能有很多的教授们不敢踏出这一步。

严新平:这个问题我再补充两句,因为我们是大学工作,大学的学科是多元的,每个大学的定位也应该是多目标的,从整个产业链来讲,AI的产业发展肯定是有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和产品化过程,所以还不能一概而论的说,也可能你做技术研究的,比如做十年十五年以后的应用问题,你肯定是以大学为主,对同一个大学,在这个大学里有基础学科的,有应用学科,这个分工也不一样,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另外我顺便说一下关于下海创业的问题,因为现在中央发了文件,我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创新的热情和推动我们国家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非常重要的举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做法,跟两千年外部影响因素是不一样的,两千年主要是IT技术发展以后,使得我们有更多的如何和产业化结合的途径。如果一味的强调可以去企业一段时间再回到岗位,我们经常说术业有专攻,现在我们国家提倡工匠精神,如果一个优秀的学者,又兼顾产业又兼顾学术研究,这是很难的。但是很多教授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市场资本运作家,这是我的观点。

提问:我是来自产业的,我有一个问题,现在创业是比较盛行的,解决国家发展的问题还是在教育上,关于AI这一块大数据学习、人工智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普及到小学或者中学的低层次教育,把这种观念灌输进去。

王蕴红:这方面中国科协也做了相关工作,不管是机器人也好,相关的其他学科也好,这是离不开编程的,包括机器人的应用,所以在最新版的教育部的新课标里,把这一块的内容,包括机器人相关的内容,写到了高中的教育里面去,现在包括行业协会也好,包括一些其他行业也在促成在中小学有这样的编程和素质的培养,这方面也做相关工作,而且目前也有一些成绩,包括像flash这样的一些适合中小学学习的语言,也有这样的机会,一直在努力,而且这几年还是有成绩的。

刘成林:如果你们有人投资,而且有回报的话,我相信应用起来非常快,如果产业界在回报上有所考虑的话,教育领域的应用太多太多了。

提问:各位专家教授好,其实我也是做教育的,现在我是做互联网+K12的教育,中小学生的教育,现在我没有出来创业,但是我想做一个针对幼儿教育,今天来参加这个会就想找一些寻求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因为在儿童的陪伴,游戏以及教育方面,交互体验是很重要的,如果做一个远程教育的话,我想怎么能增加客户的体验,孩子的体验?怎么对他进行教育?我更深度的问题是,怎么能寻找到高校的资源,高校的科研能力,来为我创业做一个后盾?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从哪个渠道去了解,怎么得到这个资源?我不知道高校的科研项目怎么跟社会上的这种本身需求做实际的对接。

刘成林:你做幼儿教育主要需要的技术和交互的技术,但是你不知道需要通过什么渠道去了解这个技术。

孙富春:我试着回答你的问题,教育从娃娃抓起,机器人要从教育机器人抓起,这就充分说明了机器人教育和幼儿教育有根深蒂固的联系。美国有一个大的国家计划,叫六百计划,他的小孩子从4岁的时候,小孩在小学里学机器人,幼儿教育里牵涉到很多问题,在机器人里面是最复杂的部分,既有你讲的人和机器人的交互,还有儿童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儿童再教育过程里牵涉到很多的是他的心理在跟机器人交互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再就是怎么样把娱乐跟教育联系在一起,这都是机器人教育,教育机器人里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是人机交互,就是让机器人的语言和儿童之间进行和谐的交互,大家都知道,中央电视台幼儿节目的老师,他的声音就是跟儿童最喜欢的,这方面机器人可以做到,可以把声音合成。第二个是师教,这样儿童的教育里很快就能学到过去没有学习到的东西,所以教育机器人可以把它评级,设置各种课程去做。我的一个博士生就在做教育机器人,做得还不错,已经B轮融资。最近我们也跟清华大学出版社出一套关于教育的丛书。第二个问题是儿童心理学,这就需要搞儿童心理的人来研究机器人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他能更好的跟儿童交互,让儿童更好的学习,养成非常健康的心理。一个孩子童心的塑造是决定他一生的成长,这方面可以让机器人给我们做示范。还有机器人在娱乐方面,也可能做很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最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里,一直是把一个生命系统和人工系统做交互,两个系统互相交互。

班晓娟:现在各高校都有这种创新的中心,学生创业中心等等这一类的,我觉得企业可以跟这些中心联系一下,另外我介绍一个经验,我们做青少年创新大赛的,我们做伯尔电子杯大赛的,每年拿出几十万块钱,收集全国大学生跟他们的医疗相关的这种设计的大赛,因为学生的很多思维其实是很有这种创新性,也很接近实际的,他经常通过这种大赛,给企业开拓了很多的思路,所以我觉得企业其实有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他的这种方法,所以他才会每年一年接一年的做下去,这也是很有力的方向。

刘成林:再次感谢各位的提问,感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编辑:小酷)

 


上一篇:银联人士回应ETC卡盗刷:加油站员工刷自己卡演示
下一篇:天文专家:农历丁酉鸡年为“闰年”共有384天
 

售前客服

售后客服

微信二维码